近日,记者就网约家政服务进行调查发现,网约家政隐患重重,网上注册门槛低,服务质量难保证;有的家政公司提供的家政人员只是挂靠在公司,未签订劳动合同,一旦发生纠纷,很难找到其本人解决纠纷。
如今,不少上班族为了解决打扫家庭卫生的苦恼,会通过手机软件下单,预约家政人员上门服务,但网约来的家政往往并不靠谱:没有健康证的,没有从业资格的,损坏家具的,收了定金却没人上门服务的……遇到诸多问题后,因为消费者无法全面核实考察网约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、资质、信誉度等,很容易陷入维权难的困境。相比于网约家政服务的“低质”,网约家政的收费却一点也不含糊,比如在乌鲁木齐的家政市场,打扫卫生按每平方米4元钱算,一套百来平米的房子就需要花费四百元左右,这样的收费标准着实不低。
其实,不仅仅是网约家政,整个家政行业都处于“低质高价”的尴尬境地,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,家政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,“低质高价”的现象更加严重。所以消费者很痛苦,一边承受着高昂的家政服务费,一边承受着低质的服务水平。搭上互联网“便车”的网约家政,因为没有标准没有监管,网约家政市场混乱无序,而更高价的月嫂产业链也频频被曝出黑幕。去年3·15期间,央视媒体就披露,很多“月嫂证”竟然是“山寨”的,不用参加培训,只要花钱就能买到,甚至带有“国际”标志的技能证书也不在话下。
一段时间以来,我们都很迷信市场,总认为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能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服务质量,然而市场之手并非万能,特别是对于供不应求的家政市场,需要服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,愿意或者有条件从事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,“僧少粥多”,中介不愁没有顾客,服务人员更是忙不过来,用那句流行的网络语说,“躺着都能挣钱”,既然没有竞争,那么何来压力?在这样的语境下,家政从业人员也就不会把心思花在自我整顿上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家政行业乱象丛生,保姆虐待幼儿、老人,或者偷盗财物等事件时有发生,甚至出现毒杀老人、纵火剥夺一家四条人命的恶性案件。当然了,也不能因为几个“恶保姆”的极端案例就将整个保姆群体妖魔化,更不能由此污名化整个家政行业,但“雇主用得不放心,保姆干得不开心”,已经成为中国家政行业发展的一个困境。也许,继续不加以整治对家政行业的整体收入影响不大,但家政从业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肯定会日益加深,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致命的,也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幸福与尊严,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整治家政市场,同时制定一套规范的行业标准,并且让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,让家政市场有规可循,让家政从业人员得到足够的尊重,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质量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在一些人眼里,高学历人才拿高薪才是理所应当,家政行业也拿高薪让人倍感不平衡。但一边是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下降,一边是家政需求量的增加,人们也越来越能接受家政群体的高收入。那么,“高价”意味着“高质”,消费者花了不菲的价格,都希望获得性价比相当的服务质量,而不是花冤枉钱,更不是“花钱买罪受”。这一点,家政行业应该向高铁学习,尽管高铁票价不低,但人家最起码在服务质量上让人心服口服。来源: 红网(长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