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很多年,人们大多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的是“养”,因此才有了“养老”的说法。时至今日,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壮大,社会老龄化在不断加深,一些实际情况已经同以往大不相同,简单把老龄化问题理解成养老问题的观念需要扭转了。
与十几年前相比,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变小,但老龄服务需求却在日益增长,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多元。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,身体好一些的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更加注重品质和时尚,渴望接受新鲜事物,有的老人则渴望“老有所为”,身体差一些的老人对上门看病、康复护理等医疗健康类服务需求尤其旺盛,对宜居环境要求也更高。
老人的需求多了,要求高了,社会面临的责任也更重了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,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持续提升,老年人家庭结构问题已显端倪。一个直观的数字是,老年人子女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平均4个子女减少到2015年的平均3个子女。从家庭层面来看,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负担变重,让家庭养老功能外化压力不断增大,这意味着代际矛盾可能随之而来;从社会层面看,社会化养老方兴未艾,老龄产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,很多人或者部门、机构等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还没有做好准备。
考虑到老龄形势的动态变化,如果仅就当前老年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,看不到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风险,未来的老龄化问题就会更加严峻。因此,要形成全民行动的格局,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,提出动态、务实的老龄化战略;要立足长远,未雨绸缪,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,让全社会参与到解决老龄化问题中来,为提高每个人的老年生活质量水平积极作为。比如,要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老年观,让他们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,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;要在非老年人中树立养老保障意识,引导青年人有意识地安排人生计划,从健康、知识、技能、经济等多方面做好老年期准备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韩秉志)